
“孔方兄”代指的就是“钱”,“圆形方孔”的铜钱在中国使用时间以长达两千多。而为什么“钱”有“孔方兄”之称呢?
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庭被降职,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,他很伤心,遂写了一首诗,诗中有这样两句: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
诗的意思是我被降职后,只有笔墨相随(“管城子”是笔的别称),只有笔墨无庸俗相,趋炎附势的人都不和我来往了,而钱,更与我绝交了。
而“孔方兄”成为“钱”的代名词,则更早,西晋文学家鲁褒所撰《钱神论》,就将钱称为“孔方”。此文中,他更将钱冠以“钱神”二字,真是神来之笔!其中一段这么说道:
大矣哉!钱之为体,有乾有坤。内则其方,外则其圆。其积如山,其流如川。动静有时,行藏有节。市井便易,不患耗损。难朽象寿,不匮象道;故能长久,为世神宝。亲爱如兄,字曰“孔方”。失之则贫弱,得之则富强。无翼而飞,无足而走。解严毅之颜,开难发之口。钱多者处前,钱少者居后。处前者为君长,在后者为臣仆。君长者丰衍而有余,臣仆者穷竭而不足。《诗》云:“哿矣富人,哀此茕独!”岂是之谓乎?
这段话的意思是:
钱作为一个实体,有天也有地。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,外部效法天的圆。把它堆积起来,就好像山一样;它流通起来,又好像河流。它的流通与储蓄,都有一定的规则。在街市上使用会很方便,不用担心他有所损耗。它很难腐朽,好像那些长寿的人;它不断地流通却不会穷尽,就像“道”一样运行不息,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。它对于世人,如同神明宝贝,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,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“孔方”。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,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。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,它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。它能够使威严的面孔露出笑脸,能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。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,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。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,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。那些作君长的富足并且闲钱很多,而那些作为臣仆的贫困并且钱财远不够用。《诗经》里说:“富人哪,总是那么欢乐;孤独的人,好可怜!”难道指的就是这个吗?
我建议大家百度《钱神论》全文读读,作者鲁褒不同于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,他的《钱神论》,虽生动辛辣,但他赞扬钱的积极意义,同时也让人懂得金钱腐蚀了人们对真正完美人格的追求,堕落了人的精神世界。他目光犀利,态度冷静,平易和缓的语言里流露出强烈的鄙视嘲讽之情。无所粉饰,不加叹挽,没有盛世复归的呼唤,兴利除弊的规谏,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识胸襟,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境界。生活中,每每关于钱的烦恼总是挥之不去,每有闲暇,读一读古人的《钱神论》,读着读着,面对“钱神”,也就理智多了,明智多了。毕竟我们仍处在“金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金钱是万万不能”的现实生活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