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| 加入收藏
热线电话:020-66696020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李老师:135 0731 5581
梓潼老师:159 8909 6850
地址:广州市花都区朗头古村落
国学网站:
www.minglunshuyuan.cn
游学网站:
www.chongzousilu.com
当前位置:>> 首页 > 国学资讯 > 文学杂谈文学杂谈

明清时期文化架构

作者:网站编辑 来源: 日期:2014-9-5 21:36:44 人气:0 加入收藏 标签:明清 文化架构

    理学是义理之学,又叫宋明理学。明朝中叶,王阳明心学大盛,清朝是恢复宋代的程朱理学,故又称宋学。王阳明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,讲即心是理,理不用外求,返观内心便行,其极端便变成“束书不观,游谈无根”,发展到民间,成为“狂禅”,“满街都是圣人”,“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”,如李贽。有的学者没有什么真实的学问,欺名盗世,空谈心性。

    明亡,顾炎武总结明代的历史经验教训,认为空谈心性,整天置四海穷困不言而专讲危微精一是要亡国的。因此,他讲“舍经学无理学”,学术上要务实,提倡实学。

    一是贵创,读书要贵于创新,勤奋读书,学识广博,考证,不要抄袭古人,模仿古人,要有自己的见解。

    二是博证,博赡贯通,有根有据。

    三是致用,经书的学习要和时务结合起来,通经致用。顾炎武还有抗清的思想。后来清朝的学者将其博证一点加以发挥,形成考据学,而致用一点被淹没,未得到发展,直到晚清,通经致用思想才逐渐提倡,至于排满反清思想更成为潜流,直到革命派才又将它提起。

    清初,反王学成为主流,清朝皇帝选中了朱熹的理学,用它来统一人们思想。康熙为《朱子全书》作序,说朱熹理学裨益政治,是内圣外王之学,又说:“朕读其书,察其理,非此不能知天下相与之奥,非此不能治万邦于 衽席,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,非此不能内外一家。”朱熹的牌位进入孔庙大殿列于十哲之次。满族贵族子弟也学习汉族语言文字、儒家经典以及书法,接受儒学文化。这里皇帝的着眼点是以理学统一全国思想,使各民族思想上有共识,使之有凝聚力。皇帝在上面提倡,社会上便形成风气。当时著名的理学学者有陆陇其、张履祥、陆世仪、王懋竑,名臣兼名儒有汤斌、李光地、魏裔介、魏象枢、张伯行、熊赐履、张玉书等人。

    陆陇其字稼书,浙江平湖人,康熙进士,当过知县和御史,耿直而淡恬,推崇朱熹的理学为正宗,极力排斥王阳明的心学,由于他尊朱黜王的宣传,被后来的理学家推崇为清初理学传道的首要人物。张履祥,字考夫,浙江桐乡人,所居曰杨园里,故学者称杨园先生。陆世仪,字道威,号桴亭,江苏太仓人。他们都生于明万历三 十九年,明亡后没有做官。张伯行,字孝先,号敬庵,河南仪封人。康熙进士,累官礼部尚书,辑有《正谊堂全书》。陆、张、陆、张四人,被后来的理学家推崇为清初理学传道者。

    首先,这批学者反对讲学。他们认为明朝讲学太盛行,结果成为清谈,误国。陆世仪说:“天下无讲学之人,此世道之衰;天下皆讲学之人,亦世道之衰也。”张履祥说:“近见时流讲学之风,始于浮滥,终于溃败,平日所深恶也。”他们认为讲学聚众易闹事,便提倡著书,如纪昀也如此。其次,讲稼稿。他们主张一边读书,一边耕种田地,进可以做官,退可以务农,有农业、家园作为基础,能吃得苦,甘于过朴素贫困生活,才能做堂堂正正的人。

    张履祥说:“学者舍稼穑外别无治生之道,能稼穑则无求于人而廉耻立,知稼穑之艰难,则不敢妄取于人而礼让兴。”他又说:“人知作家计须苦吃苦挣,不知读书学问与夫立身行己,俱不可不苦吃苦挣。”

    所谓吃得菜根,百事可做。第三,这些学者讲道德品行,行为拘谨,值得人敬佩,有些名臣还有政绩。但有的学者便学问不多,做事能力差,他们只背诵朱子的话,以博得帝王的欢心。更差的便是一批“乡愿”,甚至是空谈性理的假道学了。

    清王朝站稳了脚跟,便考虑用什么思想做统治思想,清朝皇帝考虑仍用儒家思想,这表示满族贵族与汉族统治者在文化这一点上有共识,儒学适合于统治人民,而且可以解除汉族知识分子的恐惧心理,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。清朝是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联 合专政,需要吸收汉族封建士大夫来为其皇室效力。吴伟业(梅村)、钱谦益(牧斋)降清。吴为国子监祭酒,钱为礼部尚书,招这些人来做官,对稳 定清朝统治有好处。但吴、钱内心很矛盾,被斥为降臣,史书列入贰臣传,至死惭愧。

    而有人保持气节,不投降,不为清朝的官,江苏昆山顾炎武、浙江余姚黄宗羲、湖南衡阳王夫之,顾是经学家,黄是史学家,王为哲学家,他们学问好,有名望,坚持抗清,隐居不出。清朝便想一些办法。

    一、尊崇孔子,提倡读经。

    二、恢复科举取士制度。

    三、聘请士林学子,开馆修明史。

    四、编纂大部头类书,将一大批学者集中京都,钻研学术,保存文化。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。

    经书,是指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典籍。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设五经、九经、十三经。易经、书经、礼经、诗经、春秋为五经。礼分仪礼、周礼、礼记。春秋为春秋左氏传、春秋公羊传、春秋谷梁 传,加上孝经、尔雅、论语、孟子共十三经。经书是专制政府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治的工具,也是专制政府培养提拔统治人才的主要准绳,知识分子读着它,只能理解,不能怀疑。

    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一书中解释的内容,也只能背熟记住,不能怀疑,更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。这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人思想僵化,狭窄,经书成为人们思想的紧箍咒。康乾盛世,政治稳定,经济繁荣,而文化上则大兴文字狱,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,只好远离现实政治,埋头于故纸堆中。晚清文化结构系统的形成和这一特定的政治背景密切相关。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minglunshuyuan.cn/html/wenxuezatan/226.html
上一篇:没有资料
版权所有:明伦书院 总部地址:广东省花都区塱头古村落 粤ICP备16122599号
网址:www.chongzousil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